走在大街上,随便问一个人你知道青岛什么最出名吗?我想答案应该是出奇的一致吧,那就是青岛啤酒,一个酒的品牌打开了青岛这个海滨城市的知名度,那你又可曾知道以前的青岛,她是一片静谧的小渔村,也是海岸线的一席滩涂,穿过时代的光环,如今的青岛已经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站在市中心早已不能一眼望到天边
(资料图片)
80年代的青岛,恰迎改革开放的春风,那些被春风吹拂的时光旧影一一呈现在这些老照片里面,如果说见字如面,那么看到这些照片,我们就是见照看变,感受青岛无尽的发展
正在吃饭的电车司机
回到80年代,无轨电车真的是满足了人们的出行需要,是那时不可或缺的一个出行工具,那时的学生买学生月票,其他人的月票还需要单位统一办理,也算是方便也省钱
交通局
青岛第一条带有线路号的公交运营线路,1路车镌刻在每一位老青岛人的城市记忆中,它作为青岛的第一条带有线路号的运营线,大概是每个青岛人城市记忆的起点吧,公交起点站是四方宣化路,终点站是安徽路湖北路,途径老四方、大连路、中山路等比较热闹的路段,上车基本上靠挤,挤得月票都快拿不出来了
那时的无轨电车的颜色基本上都是蓝白相间,或者红白相间的,少数为纯红色的,大街上除了交汇的电车之外,几乎看不到其他的机动车,比电车还多的就是齐刷刷的自行车,盘旋在头上的电线看起来繁杂但是却又顺序井然,住在台东附近的市民,要去中山路那是绕不过这个红白相间的电车
交汇的电车
有人能看出来交汇的两辆电车,分别是几路车吗
这是什么车
街道一景
沿路的街道总是有着各行各业的人,时而疏散时而拥挤,总有着忙不完的事情,穿梭在大街小巷可以感受这个青岛的市井生活的缩影,不管手上拿的铁铲还是肩上扛的包裹,这些都是生活的只言片语
街道建设
沿街的行人
教堂
教堂外的行人
大包小包的行李人
这可能是从乡下到市里打工的人,肩上扛着棉絮包裹,前面就是圣弥厄尔大教堂,也就是现在青岛的天主教堂
收拾晒洗好被褥的妇女
居民楼的屋檐下总会挂满各种衣服,特使是在艳阳天,挂着衣服的竹竿也是私人物品,收拾衣服被褥的时候,竹竿也要一并带回家
搬运工人
屋檐下,电线杆之间,树木之间挂满了棉絮
聊天的人
路上的卡车
青岛火车站
80年代的青岛火车站不大,但是坐火车的人很多,承载了无数青岛人的思乡梦与打工梦,楼栋有一点欧洲风格,其实在那个年代,青岛就是一个充满浪漫与时尚的城市了
89年李村大集
李村大集应该是一代青岛人的赶集记忆了,售卖的东西各式各样,每到赶集的日子,总是围满了人,小时候去这里,恨不得多逛一逛
信号山附近
简单的中国传统建筑矗立在临街,远处是若隐若现的欧式建筑,浪漫的风情在八十年代已经蔓延在了青岛
中山公园
在每个青岛人的记忆里应该都有一片中山公园的回忆,无论是你身为孩子的时候,还是你为人父母的时候,总有一片欢声笑语洒落在某个角落,看马戏,玩飞椅,赏鱼......
海边游玩
第一海水浴场,人多的时候
人少的时候
有线电视台
台东交电商店
新世界大厦
无轨电车俯视线路图
1983年手绘的线路图,里面熟悉的站台还是历历在目,拥挤的场景可能已经不再常见
沿街的宣传壁画也是青岛一道美丽的风景线,那个时代都是一笔一划勾勒出来的,总是张贴在或者展现在最显眼的地方,在信息不发达的时候给人最直观的效果
迎宾馆
蒸汽式火车
火车来来往往的穿梭在整个海滨城,是不少羡慕,想坐的,缩短了青岛与每个城市的距离,那时的蒸汽式火车总是要慢点,在车上的休闲时光可能你在看报纸,也可能跟周围的人闲聊当下的新鲜事
海滨城市的历史缩影里,少不了远行的船只,无数人的回忆里,青黄之间起始的交通工具就是轮渡,往来于青岛与黄岛之间,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一班,那时的票价已经不记得是多少钱了,逐渐的货运船只也渐渐兴起
货船
沙滩
在黄海上,渡船上,在八十年代的间隙中,能看到大海的一望无际心中总是一片震撼,第一次的心情可能已经被之后的往复所覆盖,可以看到渐行渐远青岛城,也可以看到逐渐映入眼帘的故乡,期待的心情永远不会改变
渡船的人
青岛港
八十年代,时光的缩影收纳了一代人的回忆,回忆有即墨路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兴与衰,东方、国贸、华联的人潮拥挤,还有金城包子、青岛大包,更有金银岛、奇妙世界的欢声笑语......
八十年代的青岛,浪漫温暖,如今的青岛发展迅速,浪漫依旧,喝一口崂山可乐还是那熟悉的滋味,品一口青岛啤酒还是没有醉意,熟悉的东西依然熟悉,青岛路的三怪可能还能倒背如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