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> 内容页

考前高效复习,重要的是你要透过错题看透考点 天天日报

时间 : 2023-05-09 07:56:44 来源:柳栖士

苏格拉底:“所有的学习都是回忆的过程。”复习究竟是在做什么?怎么样复习效率更高?

所谓复习就是从头到尾再过一下,然后确认三个部分一一遗忘部分、遗漏部分、错误部分。

回归教材

一定要记住,“回归课本”绝对不是看书那么简单。回归课本是一定要看书的,但是,怎么看?才是问题的关键。


(资料图片)

01.回归课本的三个基本原则

这里说的课本,可以宽泛地理解为课本和按知识点分类的参考书。

第一,在需要的时候回归课本,不是为了回归课本而回归课本

高考前最后的这段时间,必须要回归课本。

那什么时候需要呢?在做错题目的时候,基本知识有遗忘的时候,题目不会做的时候,总结归纳的时候,以及不想大量刷题的时候等等。

二,回归课本要有目的

回归课本的目的要么是搞懂或者记住某个知识点,要么是为了温习某种方法,要么是为了归纳总结知识体系,总之,回归教材必须奔着一个目的而来。不能听老师同学们都在说回归课本,于是拿起书求一个心理安慰,走走过场。那就不对了。

第三,回归教材的方式绝对不是单纯地看书

必须要有针对性的看书、做书上的练习题,习题。

其实高考中80%都是容易题和中等题。这些题都在考基本概念、基本方法,而这些基本概念、基本方法都在我们的课本中。所以,看书要有重点地看,同时,书上边的例题、习题也要做。

回归课本要以记忆知识点为主,并不是记忆所有的知识点,而是记忆那些欠缺的部分(如果不知道什么是欠缺的,告诉你一个方法,拿着课本或者参考书的目录,能想到这章的内容/重点/常考点/串联起来的就是你基本掌握的,有模糊或者根本构建不起来框架的,一定要好好复习,这就是你的知识盲区!),争取一次到位,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去重复记忆。

02.回归课本的具体方法

基于上边的论述,结合高三最后阶段的实际,我来谈谈回归课本的具体方法。学习的顺序应该为:先看课本中自己欠缺的部分,然后看有关这部分的参考书,然后做针对这部分的练习题,然后再回头看课本,重复上面的步骤,这样循环往复。

第一,从题目到课本

回归课本要有目的,有针对性地回归。

用一句话总结:带着问题看书最有效。

所以,我们要学会把历次重大考试考过的试卷集中起来,然后按照知识板块分类,然后把一类的题目拿出来再看看,再做做,再体会体会。还有不懂的,我们才翻开课本,对照相应章节的基本概念、公式、例题、习题统统看一看。这里必须提醒的是,光看是不够的,一定要做!一定要动手做题。

这叫做从题目到课本。这个过程基本上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够完成。但还不够。

第二,从教材到题目

按照课本章节从第一章第一节一直往后看,由于有上一步骤的准备,我们看书自然就知道重点了,于是在经常考的地方认真看,边看书边体会;在经常出题的地方认真做,边做题边玩味。另外,还要把历次考试的试卷、历年高考真题试卷、复习资料摆在课桌的右上方,觉得需要翻题目的时候就翻一下,边翻边体会。右下方摆上笔记本、草稿纸,边体会边记录。这个记录就是最后两三天复习的重点了。

记住,掌握常考点,就能上重点。

第三,归纳整理成体系

依据记录的笔记,翻开课本或者复习资料的目录,或者把眼睛闭起来,或者拿一张白纸,开始回忆每一个学科有哪些章节,每一个章节有哪些重要的考点,每一个考点有哪些重要的考法,经常怎么样出题,常用到的解题思路是什么,常常出错的地方是什么。这一遍的目的是为了归纳总结知识体系,做到融会贯通。这个工作一天就够了。

第四,就是再看看最后这段时间做的笔记

(1)语文、英语不太适合这个方法,即便回归课本,语文英语也最多读读文章,我觉得还不如回归考卷。研究高考真题的出题思路或者答题要点,比看课本还有用。这是基于这两个学科的特殊性。

(2)最后几天不要做新题,但一定要做题,不能只看。一定要保持做题的手感。务必谨记,一定要动手,否则后果自负!!

(3)稳打稳扎,一步一个脚印才是制胜的关键,核心的关键还是完美主义错误在作怪。要学会放下一些自己根本就搞不懂的地方,因为高考复习没有终点。不要对自己抱有太大期望。也不要过于轻视已经会的部分,往往这才是高考的盲区,很多学生就在这里一失足成千古恨!

应该思考三个问题

从真题出发,弄清楚考试的重点和本质

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不看真题而复习。以下几个步骤有助于你复习:

① 认真学习考试说明。

② 对比今年的考试说明和去年的考试说明,看看变化在哪儿,调整的地方往往就是出题的重点。

③ 别光看考试说明,读完考试说明之后,得看看它和相近几年高考题的吻合程度。

④ 真题考察的知识点的分布状况如何,确保对于哪些知识点用什么形式考过了然于心。

⑤ 对着真题要找出难点,发现自己的软肋和短处。

所以,注意两点:一定要集中,反复做真题,这样你在平时复习的时候,才会有感觉;真题一定要时不时拿出来核对,调整你的方向。

●为什么出题老师会选择这个知识点作为考点?

●你能否总结出有关这个知识点出题方式的变化?

●在做题的过程中,有哪些地方阻碍了你快速解题?

当你发现了阻碍你快速准确解题的原因时,你就要思考一下:以前学习时为什么就忽略了这个知识点呢?总结原因,比如说是不是开始学习课本的时候,是不是由于文字的不精确导致了定义理解的深度不到位而造成的。

当一切完成后,我们就要重新回归课本,找到对自己是欠缺的知识点,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训练,正确短时间内掌握。

总之,希望大家利用仅有的时间,在高考来临之前,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,认真查漏补缺,把课本再仔细地学习一遍。

据调查,最后阶段通过“知识捡漏”在高考中至少可以多拿50分,你要知道,1分之差,就是几万人。

学霸这样做

最后几天,如何高效备考呢?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学霸的方法,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用~

(1)主要针对自己的弱项

@徐之恒(杭州理科状元)

他的英语好,平时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就很少,基本上每天看上10分钟。语文,会利用零碎时间。理科的练习,则占用大量时间。每天的夜自修,他也会按照主次安排时间。

在考前一周的复习上,复习主要针对自己的弱项——理综,在考前,每天会选一套模拟卷做一下,保持状态。做卷子也要讲技巧,比如,时间要固定,和高考吻合。最后几天,其实没什么漏洞了,一些细节要再提醒自己,还要注意解题方法。

(2)多看错题本

@王智琦(考入中科大)

最后几天会去翻错题本。翻看各科一直没有记牢或者巩固的概念和问题,再进行几遍强化,同时,也会刻意保持跟高考时间相同的作息。

除此之外,可以把往年的真题试卷翻出来浏览,这么做是为了熟悉题型和题目的位置,保持一个应试的状态。坐在考场上,大家一定要坚持每分必争,千万别把题目空着。

(3)过重点和框架

@喻鹏阳(杭州文科状元)

维持一直以来的节奏,很重要。突然打破节奏,变快、变慢、变舒服、变紧张,都需要时间去适应,而考试时候正是比较紧张,容易出bug的时候。

高考前最后阶段的复习,更多的是看看书,整理知识体系,把每门课的重点和框架过了一遍。比如政治,把几本教科书都翻一遍,了解体系、知识点,有些重点、难点、易错点也会融入其中复习。

这几天,已经不做卷子了。有些科目会做点题练练手。比如数学会做一些题目,英语的阅读会每天做一篇。

复习时,主要是按照高考的时间走,让思维和考试时间对接。

(4)复习易错点

@洪冉(中科大)

考前的几天没有再刷题了,而是把之前总结的知识点、关键性的问题以及一些容易记错、写错的概念重新拿出来复习。

最后半个月,大家不要过于纠结高难度的综合题,或者搞突击复习,最重要的是回归课本,梳理高频考点的原理、框架、题型归类、解答方式和思维方法等。

高考试题虽然千变万化,但“根”在课本,大家在最后的复习阶段,除了系统梳理重点知识,还要顾及到那些系统性不强、遗忘率较高的知识。

在这个过程中,也可以多看看自己的笔记和错题本,每个学科每天适当地刷一些题,保持住“题感”就可以啦!

@潇澜

每张理科卷子的选择,选修,都会做两遍。第一遍错了,我会仔细看错在哪里 ,也会看那些模棱两可的地方,保证自己每个选项都会。生物以及化学中遗忘的知识点,我会把它们整理在错题集上,物理中考查知识点较多的题,我会把它剪下来,贴在错题集上,再做一遍,并且,梳理各知识点之间是如何联系到一起的。在做题时,常常会遇到许多物理思想和方法,这些,都是有固定解题套路的,题中也会有相关字眼暗示,我也会把他们整理到错题集的专栏里,并总结题中暗示,时常翻阅,以迅速辨别相关题型。其实,理综选择题中,容易错的一般也是物理选择题,因为有时,方法确实巧妙。而这就需要总结。而且,要知道,虽然变化多样,但每次做完都总结考点的话,你会发现,考点真的就那几个。

文章由超然客公众号校编,分享旨在服务教学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x